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升级,配电房智能巡检控制系统已成为保障供电安全、提升运维效率的核心手段。该系统通过部署红外热成像、局放传感器、环境监测终端及AI摄像头,结合边缘计算与云平台,实现对设备温度、局放信号、温湿度、水浸、烟雾等状态的7×24小时自动感知与预警。然而,若配置不当或操作不规范,易导致误报、漏检甚至系统失效。掌握
配电房智能巡检控制系统正确使用方法,是发挥智能巡检价值的关键。

一、系统部署与初始配置
安装前需根据配电房结构、设备布局及风险等级,合理规划传感器位置。红外测温探头应正对断路器触头、母排连接点等发热高发区;局放传感器靠近开关柜电缆室;环境传感器避开空调直吹或阳光直射区域。在管理平台中准确录入设备台账(如编号、额定电流、投运时间),并为每类告警设定分级阈值(如温度>70℃为预警,>90℃为告急),避免“狼来了”式无效报警。
二、日常运行监控
运维人员每日登录平台查看“健康概览”,重点关注红色告警与趋势异常项。系统自动生成巡检报告,但不可全依赖自动化——对AI识别出的“疑似异物”“仪表指针偏移”等图像告警,需人工复核确认。同时,定期比对历史数据(如某柜体温升速率突增),预判潜在故障。
三、告警处理与闭环管理
一旦触发告警,系统应自动推送信息至责任人手机APP,并联动视频调取实时画面。现场人员需携带便携设备复测,确认问题后在平台创建工单,记录处理过程与结果,形成“监测—告警—处置—验证”闭环。对于重复性告警,应分析是否因阈值设置不合理或传感器漂移所致。
四、定期维护与系统优化
每月清洁摄像头镜头与红外窗口,防止灰尘遮挡;每季度校准温湿度、局放传感器精度;每年更新AI识别模型,提升对新型设备或异常场景的适应能力。同时检查网络通信是否稳定,确保边缘网关与云端数据同步无延迟。